来源:保定中专技校网
时间:2023-02-24 21:47
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任辉启,带着深厚的报国爱军情怀,放弃多家驻大城市单位的优厚待遇,来到中原腹地一个山沟里,开始了艰苦的试验攻关。
硝烟是什么味道?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很难想象。对于长期从事爆炸和武器效应试验的科研老兵——原工程兵防护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任辉启来说,隆隆的爆炸声和弥漫的硝烟,是他数十年科研攻关路上最常见的场景。
高技术常规武器打得准、钻得深、加载快,原有试验设施已不能满足研究需求,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试验系统。为早日建成试验平台,任辉启和团队成员泡在试验场,先后爆炸试验1000余次,鞋子和草帽用坏了一大堆。
沿途荒无人烟无法就医,此时返回大本营,不仅耽搁时间,而且会影响大型试验项目进度。简单止血包扎后,任辉启不顾战友们的劝阻,继续前往现场。后来,他们在路上碰到一个乡村卫生所。老医生一边用镊子帮他处理伤口,一边含泪埋怨说:“都这样了还在这么拼!”
从军48载,任辉启参与上百次军事演习、弹体爆破研究、高性能武器试验、防护效能评估等大项任务,从峻岭崇山到荒原大漠,从西北戈壁到南海岛礁,足迹遍布祖国大地。
2015年,任辉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年龄,技校大全,他在很多后来者面前是长辈;论资历,他从不以所在研究领域的权威自居,大力提倡年轻人各抒己见,鼓励发表不同观点。因此,他主持的学术交流会时常“火药味”十足。
上图:任辉启在工作中。作者提供
2003年,在某项目研究中,任辉启和战友在西北某基地待了3个月时间。茫茫戈壁滩,漫天风沙,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带来的水一到现场就结成了冰疙瘩,必须用体温把冰块融化,才能抿一小口。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每天要在戈壁滩上忙乎10多个小时,把成千上万个弹坑挨个仔细测量,收集数据并形成报告。
一次野外试验场勘测选取,作为项目总师的任辉启原本可以不去现场,他却和往常一样冲在第一线。途中遭遇车祸,坐在第一排的他受伤最严重,腿上被划开一个大口子,身体多处出现淤血肿胀。
突然,落弹区1台高速摄像机出现故障。面对突发情况,任辉启迅速带着技术员冲进危险区抢修设备。
——记原工程兵防护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任辉启
演习现场能见度极低,紧张工作中,他被木板上外露生锈的铁钉刺穿前脚掌,鲜血直流。他二话不说,拔掉铁钉强忍剧痛继续投入抢修。几分钟后,技校女生,摄像机恢复正常,一串鲜红的脚印留在了试验场。
老医生哪里知道,他眼前的这位“当兵的”,是入选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的专家。
10年苦战,任辉启和同事们终于建成我国独具特色的武器毁伤效应试验研究平台,引领了高技术常规武器毁伤效应研究的进步。依托该平台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为防护工程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为我国某型系列导弹武器研制提供了精确参数,大幅缩短了定型周期。
满身“火药味”的科研老兵
漫天黄尘,沙土飞扬。在某次全军新武器新装备检验性演习中,任辉启带领团队承担火力打击毁伤评估任务,他们需要在高强度火力打击间隙采集大量试验数据。
项目进行到最后关键时刻,恰逢我国非典疫情突发阶段,他们被隔离在施工现场。任辉启和战友们却乐观地说:“这样也好,泡在试验场,大家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
“我终生铭记这沉甸甸的荣誉,在探索科研路上从不敢有半点懈怠。”2013年1月,习近平主席签署通令,给任辉启等同志记二等功。近年来,他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17项,培养出的一批学生成为全国、全军防护科研领域的栋梁。(赵杰、周超锋)
没有硝烟的岁月,任辉启在顶风沙、战扬尘、抗冰雪中默默坚守、潜心攻关。他经常说,带着硝烟味的成果,才是打仗最需要的“炮弹”。
“军人的冲锋,张家口技校电话,有的在前沿阵地,有的在科研战场。分工不同,使命一样!”在任辉启心里,军事科研已经融入了血脉。
投身科研事业以来,任辉启先后3次冒着生命危险在爆炸现场采集科研数据,主持建成我国独具特色的武器毁伤效应试验研究平台,创新我军防护工程主动防护理念,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上一篇:上一篇:如何制定药品营销方案?-课程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