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技校网
时间:2022-12-09 14:39
次
工商行政管理
【优化政务环境,大力促进各类企业发展】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营造服务优良的办事环境。市局将行政许可项目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办理,全面推行登记注册“一审一核”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外资企业等实行了“绿色通道”办事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年内新登记内资企业509户,注册资本(金)10.5亿元。
��【围绕绵阳科技城建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市局、高新区、科学城及园区分局等办理注册资本金分期到位94户、冠省名191户,科研成果投资78户,促进了中物院、磁性研究所等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支持长虹、九洲、新晨、攀长钢等企业深化改革,完成了长虹配套产业集群及东材集团改制等15户企业登记工作,办理企业变更登记1672户,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外资企业快速发展】 新登记注册韩国、拉美以及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外国(地区)外商投资企业24户,投资总额15380万美元。全市有内资企业8691户,外资企业171户。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完善工商所核发个体营业执照工作措施,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照时限,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流动商贩实施备案管理,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1501户、私营企业2059户。全市个体工商户达95651户,私营企业达10442户,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绵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开展帮扶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牵手”活动】 帮助9498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支持144名高校毕业生申办个体工商户,为2690名复退军人、失地农民、残疾人办理个体经营执照,减免规费62.5万元,市局被省政府表彰为再就业先进单位。大力开展诚信个体工商户评选活动,评选县级诚信个体工商户312户,推荐命名市级诚信个体工商户157户。
��【实施商标名牌战略,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商标事业快速发展,新注册商标360件,比上年增长12%。重点骨干企业争创名牌商标积极性高涨,九洲公司争创“九洲”驰名商标,“剑门”、“东方”等8件商标被新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组织认定(复审)市知名商标40件。农副产品商标注册有新的进展,三台、梓潼、平武、北川、盐亭等局积极抓好地方特色产品商标注册,全市新申请农副产品商标103件,比上年增长13%,农副产品商标总数达960件。积极运用行政指导方式加强涉外商标的保护,绵阳市“丰谷”商标和“国豪”商标被外国(地区)抢注后,市局及时向企业发出行政建议,指导企业加强商标保护。
��【积极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对全市7229家农资经营户全面清理,总结推广梓潼县局对农资市场“四规范”经验。组织对160家农资企业进行了质量检测,对92个不合格商品立案进行查处。督促建立农资“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和举报投诉处理制度,涪城、梓潼、江油、三台、盐亭等局加大农资投诉处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全市查处农资案324件,案值150万余元,受理农资投诉210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0万余元。涪城区局查处的吕兴科销售假种子案被国家工商总局列为“2005年全国十大假种子案”。
��【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村经纪人组织、经纪人】 全市农村经纪人达600余户,经纪业务量达4234万元。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农产品精加工的龙头企业达60户,高新、梓潼、游仙等局培育光友薯业、铁骑力士、游仙茧丝绸等企业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在全市范围内分别开展了含苏丹红食品、饮料、儿童食品、月饼、国庆节日食品等市场的专项整治。出动人员17829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57671户次,捣毁食品制假售假窝点9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198件,查获各类假冒伪劣食品25.8t,饮料�10.5t�,其他食品1.2t,总价值�61.4�万元。
��【切实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活动】 全市立案查处了侵犯名牌服装、奶粉、酒以及电子产品等商标案件396件,结案381件,安县局查处先正达涉外商标侵权案并赢得行政诉讼。全市查处涉外商标案件113件,侵犯驰名商标权益案件96件,没收各种侵权商标标识31000余套。
��【认真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 检查各类媒介发布广告4650条(次),实施广告监测1450条(次),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478件,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近200幅,收缴违法印刷品广告16万余份,立案查处违法广告案件411件。广告业健康发展,全市广告经营单位达1353户,从业人员近8000人。
��【建立应急指挥体系,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至8月,资阳、内江和绵阳市江油、涪城等地突发“人感染猪2型链球菌”疫情,11月部分省市爆发禽流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市工商机关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落实驻场制、巡查制、错时制、值班制等7项监管制度,建立市局、县局、工商所一体的应急指挥体系。在猪2型链球菌疫情防控中,出动检查人员5000余人次,检查猪肉经营户1.2万余户,加工企业290余户次,取缔非法屠宰点82个,有效地阻断了疫情,直属局和江油、涪城、高新、游仙、科学城、科创园等局应急处置有力,保障了绵阳城区猪肉安全。为加强禽流感防控,建立活禽及其产品台账制,做到进货与销售统一,严防病死禽类及制品进入市场,有效控制疫情从市场传播,确保群众消费安全,维护市场稳定。
��【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 梓潼、江油、涪城、盐亭等局捣毁和取缔传销点11个,涉案金额200余万元,教育解散误入传销人员100余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件3人。
��【积极实施“合同解忧工程”,打击合同欺诈行为】 深入4300户企业和农户检查合同11870余份,涉及金额�6.75�亿元,完善不规范合同560余份。查处中介、种子、建筑装饰等合同欺诈案件26件,涉案金额537万元,移送公安机关3件。
��【进一步推进企业诚信建设】 全市被命名“守合同重信誉”企业348户,36户企业被授予“诚信企业”称号。办理抵押登记177份,抵押值35.3亿元。办理拍卖备案管理194件,拍卖额8亿元。
��【认真开展市场专项整治】 加强粮食及陈化粮的监管,查处了涉及川、陕、甘三省倒卖8000余吨陈化粮大案,确保了群众用粮安全。对汽车、摩托车、拖拉机销售企业的清理,查处无证和超经营范围33户,立案查处25件。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江油、北川、平武等履责到位,保障了九环线旅游市场秩序,旅游业健康发展。开展成品油市场整顿,查处违规加油站23个。专项整治黑网吧、非法出版物、盗版音像制品,净化了文化市场。配合抓好盐业市场整治,检查盐业生产厂1个,经营户13471户,保障了群众食盐安全。开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专项整治,查处取缔无照经营1834户次。组织江油、涪城、游仙、高新、直属局等单位开展铁路沿线废旧金属收购站点专项行动,搬迁经营89户,停业整顿41户,取缔21户。
��【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国家总局“金信”工程要求,制定《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明确了17项分类标准,在“经济户口”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数据库,实现了企业信用等级在“工商业务系统”中的自动升降。全市1万余户企业(含私营企业)都已完成分类,其中A级守信企业229户,B级基本守信企业10632户,C级失信企业2137户,D级严重失信企业507户。
��【个体分层分类管理工作全面推进】 完成了授权委托工商所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对个体工商户全面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全市个体工商户中A级守信户92537户,B级警示户1875户,C级失信户1130户,D级严重失信户0户。同时对采矿、食品、药品等15类重点行业36906户个体工商户实行重点监管,进一步提高了监管效能。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全面推行“四制两查一承诺”制度,建立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已达到96%,建立自律五项制度的食品经营企业(市场、商场)达608个,建立自律制度的经营户达16175户。469个市场、商场、超市设立了“12315”站(点),“12315”申诉举报网络受理的食品案件办结率达到100%。全市投入10万余元购置食品检测设备43台,猪肉水分检测仪30台,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
��【加强食品质量监测】 完成上级部署的豆制品、纯净水、矿泉水、配方乳粉、奶糖以及保健食品等的监测抽查60个批次,市局组织监测抽查食盐、食用油和散装白酒等91个批次,确保了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进一步规范工商所食品监管执法行为,并将市场巡查、信息化监管和“经济户口”管理有机结合,建立起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积极推进12315综合执法网络建设】 以12315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积极整合经检、消保、商广等职能科(股)室及工商所的执法资源,形成对消费者申诉举报和经济违法案件查处的统一执法网络,提高了行政执法效能。完成了12315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12315指挥中心共接受各类咨询15777件,全系统受理消费者申诉286件、投诉156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6万元。全市建立12315维权站(点)778个,建立“千村万户拒伪劣示范户”的乡镇有132个,村510个,示范户3580户,形成了城乡一体的12315维权体系。
��【基层建设变化巨大】 按照省局“四化五统一”的要求,实施了新一轮基层规范化建设,在直属分局建成首批示范所6个,全市拨出专款100多万元改造36个工商所。基层工商所外观风格、内部管理、运作方式、服务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树立起了基层工商部门新形象。
��【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 开展法制宣传58次,举办法制培训80余次。全面推行查办案件立案、调查、核审、执行四分离,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立案查处案件4100余件全部进行了核审,核审率达100%。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5件,发生行政诉讼案件12件,组织听证案件8件,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做好行政执法案件的清理整顿工作,案件回访率达到100%。(王智勇)
国土资源管理
【概况】 2005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贯穿“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土资源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开展土地、矿产资源清理和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开展并基本完成了兑现拖欠农民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市场配置制度,为民办实事――红层丘陵找水打井工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清理回头看”工作取得阶段成效,国土资源执法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富有成效,完成了年度
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前期工作按时完成】 完成绵阳城区80km�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调入建设用地总量8.345km�2,规划用地总规模由�71.655�km�2达到80km�2。完成了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工作,向省国土资源厅报送了规划实施评价文本。
��【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力保证绵阳市建设用地需要】 截至2005年底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45.17万hm�2(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核,退耕还林后还有40.83万h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37.89万hm�2(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核,退耕还林后还有36.73万hm�2);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对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保证供应,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和土地投资强度指标管理,新上建设项目优先安排供给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技校好,严格控制新增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鼓励招商引资的工业项目或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开发园(区)的多层标准厂房,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依法保证了绵阳市各类建设用地需要,全年共完成17个城市(乡镇)分批次报件,共计274.2068hm�2;完成8个圈外单独选址项目报件,共计392.5917hm�2。认真履行耕地“占一补一”的法定义务,大力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全年实施多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集中在安县、三台、北川、平武),总面积579.9hm�2,新增耕地面积�676.3�hm�2。
��【土地储备功能进一步完善】 全年新储备土地621.6hm�2,其中统征土地115.5hm�2,收购土地63.8hm�2(其中收购闲置土地12.1hm�2),登记储备土地430.24hm�2,收回储备土地11.8hm�2。供出储备土地278hm�2,全部库存土地965.1hm�2,为市政府供地和调控土地市场提供了保障。
��【加强地价管理】 全年完成了涪城区、游仙区的石洞乡、杨家镇、忠兴镇等9个乡镇的基准地价编制工作,对地价变动情况进行了监测,形成了年度地价监测报告。
��【加大土地出让营销力度】 全年供地4254宗1183.8hm�2,其中实现出让合同总价款32.2亿元,实现政府土地收益16.7亿元,财政实际到账金额4.9亿元。
��【扎实开展土地资源清理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三清理回头看”的工作部署,对绵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22767.8hm�2土地资源进行了“拉网式”清理,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充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着重对问题的处理办法进行了研究。按照“区别不同性质,采取限期开发、限期整改、协议回购、依法收回”的原则,根据闲置的不同原因,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提出了具体处理方案,形成了《绵阳市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全面完成征地拆迁补偿费兑现和住房安置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紧急通知》(川委发[2005]12号)精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砸锅卖铁”、“八个必须”、“两个落实”、“两个限期”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顺利推进。截至2005年12月l9日,绵阳市1999年以前(1999年以后无拖欠)遗留尚未兑付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费7200万元(其中欠农民个人5830万元,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370万元),已实现兑付7200万元,占拖欠总额的100%。农房安置全面完成。拆迁未安置的350户,有46户已建好新房入住,剩余的304户,由各地政府统一建好的宅基地已全部分配到户。
��【集中开展整治和规范矿业秩序工作】 集中查处了江油市坤达矿业有限公司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开采煤炭资源、涪城区志力建材厂无证开采砖瓦用页岩矿产资源等一批重大典型案件。整顿期间,全市共关闭无证矿山43个,责令停产整顿矿山4个。
��【认真开展矿产资源清理】 摸清了全市矿产资源情况,发现了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研究制定了具体解决措施。拟定了《绵阳市采矿权有偿出让办法》、《绵阳市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矿权有偿出让制度,全面推行矿业开采环境保证金制度。
��【进一步推进矿业权市场化配置进程】 2005年以挂牌和拍卖方式处置矿权35宗,其中采矿权28宗,探矿权7宗,实现价款收益1346.65万元,完成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80万元,采矿权使用费征收15万元。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市财政安排了150万元治理地质灾害25处,争取省地质灾害专项治理经费166万元,为彻底解决北川王家岩等重点地质灾害治理提供资金保障。在汛前对全市30多处地质灾害点进行巡查排查,健全汛期值班和目标责任制度,确保防灾措施的落实。由于预警措施得当,指挥得力,责任落实,全市全年无一人因地质灾害而死亡。
��【切实加大地质遗迹保护力度】 江油市观雾山岩溶地质公园已经成功被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批准为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安县海绵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礁体保护规划及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合并申报绵阳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开始启动。
��【丘陵区红层找水打井工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05年,江油市、安县、盐亭、三台、梓潼、涪城、游仙七县(市、区)完成打井39824口,解决了旱区13万人口的饮水问题。
��【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全市土地、矿产动态巡查发现违法行为362件,有效制止337件,挽回经济损失7148.35万元。全市土地违法共立案66件,结案64件,结案率�96.97%�,拆除构建物360m�2,收回土地4.9334hm�2,处罚没款18.719万元;矿产资源违法立案17件,结案16件,结案率94.11%,没收违法所得67万元,处罚没款25.6万元。
��【加紧闲置土地案件处置】 全市共调查处置了63个单位,103.9hm�2闲置土地。其中无偿收回3.35hm�2,解除出让合同3.35hm�2,限期开发并征收闲置费的97.2hm�2(已经征收入库的土地闲置费267万元)。土地资源清理期间,对107个单位196宗地合计581.2hm�2闲置土地进行了清理分类。
��【加强地籍管理工作】 全面开展了县城所在地城市规划区1∶500地籍图更新测绘工作。完成了绵阳城市规划区1个批次面积63.4hm�2土地勘测定界及技术报告编写工作,绵阳城区200km�2 1∶500地籍管理数据库已经建设完成,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验收。(朱万军)
统 计
� 【概况】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统计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各项统计改革与创新,圆满完成了国家和省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开展为各级党委政府服务、强化统计基础工作、加强基层统计建设和统计系统自身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进绵阳发展新跨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全面完成国家和省局布置的各项常规性工作】 2005年在全市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国家和省局布置的各项常规性工作。报表及时、准确,分析题材多样,普查工作深入细致、开展有序,纳入全省综合评比的20个专业,名次比2004年均有所提升。
��【统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
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开展统计服务,及时为党委、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创新,建立了重要统计信息快报、工业周报、民营经济监测、旅游产业、经营城市和科技城统计等新的统计制度,在及时性、准确性、前瞻性等方面都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参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管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科技城统计体制建设等重要工作,并积极建言献策。
�围绕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宣传绵阳市经济建设成果,发挥了统计的导向作用,提高了统计的知名度。积极配合政府新闻办召开政府新闻发布会,扩大统计影响、提升统计形象和权威。
�开展了部分社会调查,为有关部门和公众服务,如《绵阳市广播收听调查》、《农民工问题调查》、《绵阳市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工作存在问题调查》等。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取得新进展】
�加强了对抽样调查方法运用的研究和总结,完善并加快抽样调查方法在各个调查领域的应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抽样调查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推行一套表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2005年市局在游仙区开展的“乡镇一套表”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2006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积累了经验。建立和完善了“部门一套表”报送制度,启动了“企业一套表”的试点工作。
�强化了数据评估管理制度。市统计局制定《绵阳市主要统计指标下管一级实施办法》,对GDP等主要指标实行下管一级的管理制度,成立了局长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的市统计局主要统计指标评审小组,使重要经济数据的使用、发布、管理更加规范,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全市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理论探讨成果丰富。2005年共征集到统计改革的理论研究文章14篇,其中有3篇被国家统计局主办的《中国统计》杂志采用。
��【经济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绵阳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下,通过全市近四万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经济普查阶段性成果。通过普查查清了绵阳的经济规模和结构,摸清了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产业单位资产、人员、经营状况及行业和地区布局,取得的主要成果已用《公报》的形式向社会发布,目前已转入成果开发应用阶段。1%人口抽样调查的登记、审核、录入、汇总、上报和质量评估等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
��【基层统计和部门统计工作得到加强】 2005年在全省基层统计工作会议之后,市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通知》,保证了部门统计工作人员更加稳定,部门数据的收集、报送和使用更加规范,强化了对部门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各区市县按照省政府办公厅31号文件的要求积极设置乡镇统计机构、配备统计人员,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确保基层数据质量更加真实可靠。
��【统计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提高,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2005年市、县统计局都制订了普法计划,使统计“四五”普法落到实处,全年共检查230个企业单位,477户个体企业,立案42起,对20个统计违法单位进行了警告处分,对14个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对11个单位进行了罚款处理,对6个单位的违法情况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有力地震慑了统计违法行为,维护了统计秩序。
�全年培训统计上岗和统计继续教育人员共3000余人次,其中有300余人参加了统计上岗培训,组织了调查分析师培训工作。(陈 永)
物价管理
【价格监管目标圆满完成】 2005年,全市物价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心为人民,全力谋发展”的主题,按照落实“三大要务”、“做好十件大事”的总要求,坚持“两个面向”,切实贯彻国家和省确定的价格监管“两条控制线”政策,严格控制出台涨价项目和价格上调幅度,确保了市场物价的相对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9%,圆满完成省政府、市政府下达的4%的控制目标。荣获省物价局、市委、市政府“物价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26项单项奖。
��【价格诚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规范全市的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局党组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市开展以“价格诚信在绵阳”为主题活动的价格诚信建设。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价格诚信工作的意见》,确定“价格诚信在绵阳”主题活动的总体目标和近期工作目标,成立领导小组,举行启动仪式和新闻发布会,确定行业和系统诚信示范点,建立企业和单位诚信档案,举行“绵阳市价格诚信示范区”揭牌仪式。通过开展“价格诚信在绵阳”主题实践活动,引起社会各方面良好的反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各项价格诚信制度得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自来水、天然气、电力价格和路桥车辆通行费等已全部实行公示;大中型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农业水价公示到站所达90%以上;全市所有的行政事业收费部门和单位实行了收费公示,公示率达到100%;涉农价格和收费全部公示到乡镇、行政村和农村人口集散地,公示率达到100%;学校、医疗机构、社区价格和收费公示率达到100%,旅游景区(点)门票及产品价格、停车场(点)和宾馆全部实行了明码标价;95%的物业公司坚持了收费公示制度;商业经营明码标价率大幅度提高,绵阳城区明码标价率达到90%以上,确定了“价格诚信一条街”示范区域,推出了两个明码标价示范商店。
��【积极运用价格政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认真调查解决市政府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民营企业提出的关于电价、自来水管道安装等价格问题,修订了《关于绵阳市居民天然气管道安装定额包干价格的通知》、《绵阳市路桥车辆通行费年费和次费征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对《绵阳市水价管理办法》涉及自来水价格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先后两次对农村分类综合电价进行了相应调整,请示省物价局协调解决了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全市热电公司发电成本上升和全市小水电现行价格偏低的价格矛盾,争取到省对绵阳市小水(火)电上网电价上调的政策,每年为小水(火)电上网企业增加收入约1960万元,缓解了全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强对商品房配套费(代收费)、经济实用房、公有住房租金和廉租房租金的价格管理,对商品房的配套费做了明确规范,要求配套费(代收费)必须进入成本,计入房价,不得在房价外再向消费者收取任何费用,有效地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重视加强旅游质量监督,规范旅游市场价格秩序,对纳入市管理的22处旅游景区实行节假日检查和平时抽查为主,以开会宣传和平时打招呼相结合的监管办法,加大了对各景区点的价格监管力度,并重视解决公路车辆通行费和公路票价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旅游包车运价市场。贯彻落实国家降价的22种700余个品种规格的药品、省降价的43种212个剂型规格的药品,平均降价幅度40%,最高降价幅度达85%,让利患者金额达600余万元。
� 【加强行政事业收费管理】 贯彻国家、省“清费、治乱、减负”决定,共取消36个部门的收费项目109项,停止收费5项,降低8个部门的10个收费项目、15个收费标准。加强了行政事业收费的年审力度,年审面达100%,全年减轻社会各方面负担3000万元。
��【价格监督检查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严格市场明码标价和行业收费(价格)公示入手,围绕开展“价格诚信在绵阳”的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加大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的力度,先后开展了农资、成品油、教育、涉农价格(收费)等专项检查,全市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217件,查出违法金额838.7万元,退还消费者405.82万元,没收非法所得228.84万元,罚款6.18万元,上交财政235.02万元。其中市价格监督检查分局查出价格违法案件53件,查出违法金额615.16万元,退还消费者393.95万元,没收非法金额131.21万元,罚款3.57万元,上交财政�134.78�万元。同时,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处理群众价格投诉,受理价格投诉(含咨询)1273件,其中立案查处96件,退还消费者�36.11�万元,没收非法所得8.13万元,罚款0.68万元。收到群众来信124件,办结124件;收到市长公开电话交办件34件,办结34件,对涉及的价格和收费问题均给予了认真的答复和处理,没有出现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现象。
��【价格服务工作扎实开展】 做好重点商品价格应急监测和节日期间市场价格监测工作,及时反映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将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构建省、市、县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和价格监测平台,对全市14个大类112个品种进行定点调查,已初步划分32个调查点,为配合全国重要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启动做好前期准备。积极推进价格成本监审工作,对市热电分公司近两年的发电和热力价格,塔子坝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市水务集团2004年供水成本进行监审,剔出不应进入价格成本的费用1600余万元。对省安排的24户统调水电厂和电力联运电网24户水电站电价成本、市管8家医院自制药剂和5家药品生产企业的115个自主定价药品价格成本也进行了监审。巩固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工作领域,拓展价格认证工作新领域,完成价格鉴证业务5300件,标的金额35000万元。其中:市认证中心完成涉案价格鉴证业务190件,标的金额5000多万元;完成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150件,标的金额315万元;完成应税物价格评估(出租汽车经营权价值评估)90件,标的金额2500万元;完成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调定价前的成本审核工作30余件。(周春山)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概况】 2005年全市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对象7649个,其中医疗机构3912个;药品生产企业25个(制药生产企业6个、原料药生产企业1个、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2个、医用氧生产企业3个、医用放射药品生产企业1个、药品辅料生产企业2个),医院制剂室14个;药品批发企业56个(法人企业19个),药品零售连锁公司15个,连锁药店3419个,单体药店80个;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3个,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15个。
��【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2005年,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部门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能,根据国家、省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加强对食品源头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专项整治。全市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72472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127224家次;查处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63472kg,货值金额320.27万元;查处违法行为4613起,立案251起,涉案16人,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1484家,罚款173.51万元。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得到国家局肯定】 绵阳市于2004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全国8个试点城市之一,2005年在市内食品生产企业中确定了17个企业为试点单位,技校报名,相继制定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程序》和《食品种植养殖、生产经营档案指导意见》,草拟了《食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披露和信用评价制度》。按照“产品有标准管理有制度、操作有规程、过程有记录、逆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的要求,职能部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督促指导试点单位建立生产经营档案,监管部门建立了信用档案。在宁夏银川召开的全国8个城市信用体系建设专题座谈会上,绵阳市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绵阳市食品放心工程经国家八部局组织对机构、人员、方案、措施、考核五个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在首批试点城市中位居第五名。
��【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试点初见成效】 2005年按照省局的要求,游仙区、安县确定为全省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试点区县。根据“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各方联动”工作原则,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工作制度。区(县)、镇(乡)、村三级聘任食品安全监督员106名、协管员52名、义务监督信息员496名,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网络”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定了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待遇、定奖惩的工作制度,建立了信息通畅、反应快捷的监管机制,绵阳市的试点工作在全省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有新进展】 2005年对已通过GMP认证的4家企业进行了跟踪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28条具体整改措施,提升了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企业质量控制水平;帮助指导四川好医生制药公司通过了生产西药阿莫西林项目的GMP认证;大力推行了中药饮片、医用氧生产企业的GMP认证的步伐;换发了药品生产许可证24个。完成1929个药品经营企业的GSP认证;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2883个,新办药品经营许可证665个,变更零售药品经营许可证588个。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47个(34分支机构),换发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14个,河北省不要分数的技校,关停了10家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制剂室,完成了医疗机构制剂品种注册申报工作。
��【农村药品市场“两网”建设进一步巩固】 全市农村药品供应监督网络逐步完善,全市农村建成药品中转配送库27个,100%的乡镇实现药品配送,83%的行政村有药品供应网点;积极开展村卫生站药房改造试点,组织药品经营企业药品配送到村卫生站的对接。全市聘任的238名药品医疗器械监督协管员进行了药学、法学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农村药品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全市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分类管理覆盖面达97%,3388个零售药店有3239个实行了分类管理。
��【依法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 2005年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坚持治标与治本、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严格执法与科学监管相结合,全市全年检查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0家、经营企业4697家、医疗机构3210家,检查覆盖面城镇达100%、农村达84%;查出违法案件545件,结案544件,结案率达99.8%;没收违法所得6.53万元、罚款41.15万元、取缔无证经营21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个。全市完成药品抽检747批次,药品快检1200批次;医疗器械抽样13批次,共计766台(支、盒);依法查处抽验不合格的药品120批次。加大对特殊药品的监管,国办大专学校,制定了罂粟壳定点经营的条件和现场检查标准,确定17家中药配方门市为罂粟壳零售点。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经销广告的审查备案和日常监管,全年向市工商局移送经销违法广告案件48起。
��【积极开展“三型”机关的创建活动】 根据省局的部署,2005年在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开展创建“学习型、法制型、服务型”机关活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创建“三型”机关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健全了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了创建征文活动和知识竞赛。绵阳局的干部职工积极撰写论文,有5篇论文在省局获奖(3篇获二等奖、2篇获三等奖),绵阳局还获省局征文活动组织奖。参加省局知识竞赛103人,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10人。
��【绵阳药监系统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市、州、县政府机构改革意见》(川委办[2004]36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制定的《四川省市、州、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机构改革方案》(川办函[2005]142号),绵阳市从2005年8月中旬至2005年11月中旬完成了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的机构改革。根据省政府川办函[2005]142号文件精神,划分调整了工作职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继续承担原药品监督管理职责(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划入现由卫生局管理的保健品初审职责;增加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的职责。机构设置:在原市、县(区、市)药监局的基础上组建市、县(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绵阳市新增设涪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科学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局为省局的直属机构,县(市、区)局为市局的直属机构。科学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省局派出机构、委托绵阳市局代管,其人员编制、设施设备、所需经费全部由四川省科学城办事处自行解决。市、县(市、区)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同级政府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议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蒋先友)
质量技术监督
【全面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全市质量总体水平】 2005年,绵阳质监局全面实施名牌战略,狠抓企业质量管理,积极引导、帮助企业争创名牌。通过扎实工作和企业共同努力,“长虹”牌一次碱性锌锰电池荣获“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长虹”牌数字视频接收机、“东方”牌电工用聚酯薄膜、“兴事发”牌钢制防火门、“安剑”牌工业铬酸酐、“圣迪乐”牌鸡蛋5个产品荣获“第七届四川名牌产品”称号。至2005年,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四川名牌产品33个,8个全国免检产品,16个四川免检产品。名牌产品和名牌经济已成为绵阳社会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2005年,全市食品市场准入制得到有效实施,全市五类食品的106家企业、132个产品已取得生产许可证。
��【加大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的力度】 全市抽查产(商)品3055批次,合格2639批次,合格率为86%,完成各类产(商)品委托检验3392批次,全市质量总体水平稳中有升。
��【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全市质监系统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制定了《绵阳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意见》,组织全市系统历时半年多时间,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全市共有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6093个。在普查基础上,绘制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图”、“食品企业分布图”、“食品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质量安全警示图”,通过“定责任、定区域、定人员、定企业”等方式,采取“巡查、回访、监督检查、年审”等措施,全面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各区市县质监局与企业签订了质量承诺书,各乡(镇)聘请了食品安全协管员。
��【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 全年共监督抽查食品生产企业600余家,检查涉及的品种包括粮食、肉类、食用油、酱油、醋、饮料、酒类等20余大类,查处食品质量违法案件40余件,查获假冒伪劣及不合格食品货值20余万元。
��【建立和完善打假责任制】 2005年,绵阳质监系统坚持打治结合、点面结合、日常查处与专项整治结合的打假工作方针,划分打假责任区域,将打假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以消费量大、影响面广、直接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产品作为重点。
��【组织专项执法检查】 全年市质监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建材、装饰材料、农资产品、白酒、“地条钢”、通讯器材、成品油、食用油等10余项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突出大案要案的查处,对生产领域中存在关系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进行大力整治,共查处各类案件282件,涉及违法产品货值200余万元。利用“12365”投诉电话,广泛受理群众质量投诉和举报,全年共受理583件(次),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2005年共办理市长公开电话及市长信箱交办件40余件,并获得“办理市长信箱电子邮件先进集体”称号。
��【开展计量专项检查】 2005年,全市继续加大治理加油站和集贸市场“两个”专项计量整治工作的力度。全市质监系统组织开展了各类节日市场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加油站210家,加油机合格率为100%;集贸市场90家,计量器具合格率为95%;超市132家,计量器具合格率为90%;餐饮企业146家,计量器具合格率71%;对16起计量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
��【加大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监管力度】 全年,抽查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200家,涉及大米、面粉、白酒、饮料、酱油、食醋等7类产品,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合格率为80.6%,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器具受检率为94.2%。在积极推进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工作中,已有2家企业通过省质监局组织的“C”标志现场评审,获得计量全国免检资格。对企、事业单位37项最高计量标准和28家检测机构开展了考核和计量认证评审工作,并完成了35家检测机构全国实验室资源调查工作。
��【组建四川省川北计量检测中心】 2005年10月,经过多方协调,在绵阳市计量测试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四川省川北计量检测中心”,成为全省4个区域计量检测中心之一。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普查工作】 市局加大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液化石油气瓶等产品的安全监管力度,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了液化石油气瓶普查编码工作。组织并委托有气瓶注册编号滚码机的单位分片区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对该地区液化石油气瓶实施统一注册,逐瓶登记、编号,并将注册编号滚压在气瓶护罩的规定区域,作为永久性注册标志,确保每只气瓶都有“身份证”。每逢重大节假日,深入企(事)单位对特种设备开展安全执法大检查。实行对特种设备的动态管理,查处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240余台,发出了监察意见通知570份。市质监局与全市特种设备生产、经营的500余家企业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落实了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具体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四方”责任制,建立了安全监管机制,完成了对江油中通公司CNG充装站、川西北80万m�3、30万m�3方轻烃回收装置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盐亭县创新压缩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CNG充装站、907所制氧站等27家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充装许可的评审工作。强化特种设备安全执法大检查,全年共查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240余台,发出了监察意见通知书570份,有效地确保了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取得了连续4年全市特种设备未发生安全事故的好成绩。(胡德周)
安全生产管理
【概况】 2005年,全市发生各类事故2981件,死亡435人(含非考核66人),受伤2505人,直接经济损失1531.64万元。死亡人数比省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少74人,占控制目标的83.3%,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的连续稳定。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6件,死亡22人,与前3年重大事故平均数持平。全年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全市集中开展了6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生产经营单位7324户,发出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871份,整改后验收合格率为98.60%。全面完成了省、市政府下达的26项重特大安全隐患整治任务。市人民政府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奖励;市安办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奖励。
��【开展安全生产基础年活动】 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安全生产基础年建设活动,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基础年”活动的意见》(绵府发[2005]9号),市安委会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重基础、打基础和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上来抓。在全市选择了23个乡镇、20户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示范单位,对23个示范乡镇进行了逐项全面验收,全部达到合格,并将示范经验在全市乡镇进行推广。修定了《绵阳市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细则》、《绵阳市安全隐患整治管理办法》,大专招生网,完善修改了《绵阳市重大事故安全生产急救预案》,市安办编辑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绵阳市典型事故案例》、《责任重于泰山》、《绵阳市乡镇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建设指南》、《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等读本及光碟各5000册(套),免费下发到各乡镇、学校和区市县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
��【排查重特大安全隐患】 市政府把安全生产重特大隐患排查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33名市级领导带队,市级部门156人参加,对全市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大排查,查出隐患217项。市安委会根据全市排查上报的隐患项目,经评估核实后,下达了2005年26项省、市级重点督查督办的重特大安全隐患整治项目和30项市级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项目,向社会进行公告。明确整改单位、整改措施、经费、完成时限和隐患整改的监督部门。建立隐患整改进展情况报送制度,26项省、市级整治项目已经完成,每项隐患整改完成后,由市安办组织验收合格销案,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使安全隐患管理工作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市政府下发《关于深化安全生产整治工作方案》,对水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矿山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烟花爆竹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道路交通安全重点整改九黄环线危桥险路12处,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开展规范道路运输秩序和道路行车秩序的专项整治,严查违章违法行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以完善消防设施为重点,对3处存在重特大消防隐患的场所,坚决实行关闭。矿山安全整治以《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为契机,取缔无证开采,对15处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破坏资源的小矿(点)实行了停产整顿。全市405户非煤矿山企业已办证40户,向省上申报办证165户。全市48户危化品生产企业,提出办证申请40户,已办证38户。烟花爆竹取缔非法生产和工作坊5户,取缔无证经营销售网点600户,规范了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企业安全监管监察】 市安办(安监局)在全市企业中积极推进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选择20户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试点,还在涪城、安县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试点,指导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全年组织各级安全管理人员320人分4次先后到德阳、绵竹及游仙、江油、三台、涪城等安全生产搞得好的乡镇和企业参观学习,进行现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市安办组织8次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消除不安全因素。对2005年发生的各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进行了调查处理。市安办直接查处事故15件,罚款19.1万元,处罚了22名事故责任人。事故查处结案率为100%。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安全素质】 市政府在全市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在两个活动期间:一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二是在电台、报刊进行了一个月时间的安全生产专题宣传;三是举行了向全市各单位、乡镇和学校赠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书籍活动;四是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演讲比赛”活动。市安办印发安全书刊9800册、安全光碟3000套、安全知识11万份。培训新任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35名,培训乡镇安办主任和执法人员230名,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800名,对1000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技术知识考核或复审。通过宣传培训和考核,增强了全民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了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为预防和减少事故起到了保证作用。(唐昌仕)
上一篇:上一篇:天津十大中专学校排名 最新排行榜-课程很好
下一篇:下一篇:2023保定有哪几所公办技校-热搜专业